我是创作者芽芽乐娱,真好能和你一起分享好影好剧里的悄悄话!
最近非常火的《鱿鱼游戏》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猎杀爽片!
最近一部以韩国80年代的儿童游戏——鱿鱼游戏命名的韩剧异常火爆。其实鱿鱼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小朋友们会在地上画出一个鱿鱼的形状,然后分为两个组,一组为进攻一组为防守,只要进攻方把防守方推出圈外就算获胜。
该剧的导演黄东赫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玩这个游,之所以取这个为剧名,就是他觉得现在的韩国的某些社会现象就像鱿鱼游戏一样:社会会把人们划分出不同的阶级,然后开始疯狂竞争,就像游戏里要胜利就要把别人推出圈,简直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
该剧中有六个童年游戏,童年游戏似乎每个人都会玩,但当游戏真正开始的时候,儿童游戏变成了杀戮游戏。从游乐场到人间地狱,我相信很多人追这部剧,都是被这种刺激场面所吸引。
第一个游戏123木头人就向我们展示了游戏的残酷性。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5分钟内到达安全区域,鬼娃娃玩偶说123木头人时,玩家可以移动,如果回头时被检测到移动,直接淘汰。只要是在他回头时监测到移动的人,都无一例外的挂掉。
这个游戏中的鬼娃娃玩偶,它的原型是根据以前韩国学生教科书里面的插图人物“哲秀与英熙”设计的,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李雷和韩梅梅。
为什么会让一个从小就陪伴我们学习的既可爱又有温度的童年人物变成了杀人工具呢?导演想通过这个细节面讽刺当年韩国扭曲的教育状态。
根据相关统计,在2014年就有近7万家教育机构,当时学生人数超过了700万人,授课老师更是高达28万人,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大多数家庭每个月都要花费近100万的韩元进行补习,大概就是我们的6000元。甚至有的家庭超过了300万韩元,月收入不足100万的家庭,上辅导班的比例达到36%,而月收入超过600万的家庭,更是近91%的家庭会让孩子去补习。
每个参加游戏的人看似在同一个起跑线,按照教育体制的制度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向目标前进,如果触犯规则或者没有实现目标就会被淘汰。
规则是由韩国的教育品质决定的,韩国的教育普及率极高,但导致了极大的那一卷。如果底层年轻人,想要实现阶层跃升,学历就是一些重要的因素,那只有不停地补习,考取更高的学历。如果被淘汰,就只能永远混迹于底层,基本没有出头之日。韩国的高考和无情,即使你好好读书,能考上个大学,你也未必有钱能把它读完。
第一关游戏不仅讽刺了韩国的教育,往大的讲,可以说是人类的前进与后退。只要你按照规则前进,就可以成功,淡泊按或者遇到挫折就选择逃避甚至逃跑就会被淘汰。
第二关糖饼游戏。这是该剧中最出圈的梗,现在有很多人参与的糖饼挑战。这个糖饼游戏在韩国叫扣椪糖,椪糖上面可以压出各种图形,挑战者必须完整取出椪糖上压出的形状。各种图形的椪糖图形,象征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困难,有的人是简单模式,有的人是地狱模式。
椪糖的选择也就是年轻人面临的职业选择。底层人士从学校毕业之后,就面临的一个选择,选择对了,就能更轻松的上一节台阶。
该剧中的眼镜男,他是一个高材生,所以他轻而易举的根据线索选择了简单的三角形,轻松过关。这很明显的表达了学历作为阶级上升的必要条件的重要性。
而男主选择的雨伞则代表低学历的普通人,抽到的是极度困难的模式,最后男主靠自己的生存能力,侥幸过关。但是跟眼镜男相比,不仅花的时间更多,而且一直处在不确定性的恐惧里,他只有拼劲全力,全神贯注。
《鱿鱼游戏》这个表面充满童真趣味的游戏背后正是现实的残酷的人情社会。
游戏规则很简单,但复杂的是人心